證券時報記者 李湉湉 自從私募發(fā)行一舉跨入“10億俱樂部”、并接著把首募規(guī)?!皬男乃钡靥岣叩?2億元后,“很公募、很強大”的驚嘖之聲一片。對于“私募公募化”的現象,是否應該擔心?這種擔心是“酸葡萄心理”還是真有必要?記者為此采訪了多位業(yè)內人士。 記者在采訪中發(fā)現,業(yè)內人士對“私募公募化”的積極之處肯定頗多,擔心則主要集中在:“私募公募化”會急劇增加私募的資產管理規(guī)模,在私募本來就存在內控監(jiān)管等“制度短板”的背景下,私募的灰色地帶可能大大增加。 有益競爭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說,借助銀行渠道后,私募的規(guī)模會在短時間內發(fā)生數量級變化,并增強和公募競爭時的話語權。“從資產管理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來看,這樣的競爭總是有益的。”更有公募界人士坦言,業(yè)界大可不必為私募話語權的增加而忐忑,而是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(tài)面對后起之秀的競爭?!艾F在,連新財富最佳研究員排名私募都能投票了,早就不是公募基金的‘家天下’了?!鄙虾R晃换鸾浝碚J為,通過“公募化”的手段,私募的資產規(guī)模會迅速提升,對人才的吸附能力也進一步增強。“這會對公募基金形成人才壓力的‘倒逼’,促進公募基金改革激勵制度,想辦法留住核心人才。” “‘公募化’包含兩個方面,一是在公司管理方面的公募化,第二是產品類型的公募化”。深圳一家私募說,“私募公募化如果只是對公司管理和從業(yè)人員有適當的約束,這肯定是有益的。因為,公募基金堪稱目前國內最透明、規(guī)范的行業(yè),而公募基金近年來的迅猛發(fā)展也得益于此?!?/p> 制度短板 “但是,如果私募公募化讓私募沒有機會發(fā)揮自己的風格、降低私募產品的靈活性,比如限制交易人的換手率、集中持倉比例等,則不利于資產管理行業(yè)的多樣性和長期發(fā)展。”前述私募話鋒一轉,道出隱憂。 |
|本地廣告聯系: QQ:905790666 TEL:13176190456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汶上信息港
( 魯ICP備19052200號-1 )
GMT+8, 2025-5-7 22:06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